《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书摘(五)

第九章 宗法

宗法即祖宗之法,是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一种等级制度。

在宗法制度的时代,人民是“高度自治的”。常见的民事纠纷(包括小的经济纠纷和刑事案件)都是请“三老”(同族的三位长者)裁断。三老不能解决,才会开祠堂。闹到要开祠堂,通常都是非常大的事了。祠堂里族长和长辈甚至有权决定当事人的生死。经过宗族力量过滤后仍需要上升到官府手里的案子,是不多的。宗法制度和“三百文官治天下”的国家机器,在功能上协同互补。

1)族、昭、穆

族,表示亲属关系。依旧说,九族指的是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这是同姓的族。九族之外,有所谓三族。三族有三说:父子孙为三族;父母、兄弟、妻子为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为三族。

周代贵族把始祖以下的同族男子逐代先后相承地分为“昭”“穆”两辈,隔代的字辈相同。这种昭穆的分别,也体现在宗庙、墓冢(zhǒng)和祭祀上,始祖居中,昭的位次在左,穆的位次在右。

2)大宗、小宗

古代宗法上有大宗、小宗的分别。嫡(dí)长子孙这一系是大宗,其余的子孙是小宗。

在宗法上,大宗比小宗为尊,嫡长子比其余诸子为尊。嫡长子被认为是继承始祖的,称为宗子。只有宗子才有主祭始祖的特权,才能继承特别多的财产,应该受到小宗的尊敬。

3)亲属

中国宗法的特点是:

  • 亲属关系拉得远;
  • 亲属名称分得细,特别是先生后生要有不同的名称,如兄弟姊妹等。

在宗法社会封建社会里,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要求妇女讲究妇道。实际上,统治阶层自己并不遵守这些道德。弑父、杀兄等事史不绝书。

嫡庶之分,在中国宗法社会里也是非常严格的,这关系到承袭制度。但是由于争夺利益,统治阶层杀嫡立庶的事情也是史不绝书的。

4)丧服

丧服是居丧的衣服制度。由于生者和死者亲属关系有亲疏远近的不同,丧服和居丧的期限也各有不同。

丧服分为五个等级,叫做五服。五服的名称是斩衰(cuī)、齐衰、大功、小功、缌(sī)麻。习惯上以五服以内为亲,五服以外为疏。

丧服制度的核心仍是宗法思想。古人讲到亲戚关系时,常常用丧服来表示亲疏远近。丧服涵盖范围之外,即“出了五服”(“五服”之外),就算远亲。民间有说法“远亲不如近邻”,意思是说出了宗族五服之外的亲戚不如邻居。但五服之内的近亲,再怎么不堪,也比近邻来得有用。

5)山东淄博出土的周社稷(jì)变形回纹半瓦当拓(tà)本

社,是人工建立的堆土植树的祭坛。《论语·八佾(yì)》上说,夏代人在“社”上种的树是松,商代人种的是柏,周代人种的是栗。《墨子·明鬼》里说,封土植树的祭坛在燕国叫“祖(泽)”,齐国叫“社稷”,宋国叫“桑林”,楚国叫“云梦”。

6)家谱

记录宗法制度最重要的载体就是“家谱”。“自家不打自家人”“家丑不可外扬”都局限于家族、宗族内部。家谱被焚毁,宗法制度也很容易就灰飞烟灭。


第十章 宫室

《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宫和室是同义词。区别开来说,宫是总名,指整所房子,外面有围墙包着,室只是其中的一个居住单位。

1)宫室格局

上古时代,宫指一般的房屋住宅,无贵贱之分。秦汉以后,只有王者所居才称为宫。

古代宫室一般向南。主要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分为。前部分是堂,通常是行吉凶大礼的地方,不住人。堂的后面是室,住人。室的东西两侧是东房和西房。整幢房子是建筑在一个高出地面的台基上的,所以堂前有阶。要进入堂屋必须升阶,所以古人常说“升堂”。上古堂前没有门,堂上东西有两根楹(yíng)柱。堂东西两壁的墙叫序,堂内靠近序的地方也就称为东序、西序。堂后有墙和室房隔开,室和房各有户和堂相通。古书上所说的户通常指室的户。东房后部有阶通往后庭。
室户偏东。户西相应的位置有一个窗口叫牖(yǒu)。

古人席地而坐。堂上的座位以室的户牖之间朝南的方向为尊,所以古书上常说“南面”。室内的座位则以朝东的方向为尊。

汉代文献上常常提到,这是堂的东西两侧和堂毗连平行的房子,和后世阁厢的概念不尽相同。上文说,堂东西有墙叫。序外东西各有一个小夹室,叫东夹西夹,这就是阁(汉代阁又指小门)。东夹、西夹前面的空间叫东堂、西堂,这就是厢。阁和厢有户相通,厢前也有阶。东厢就是东堂,殿就是前面所说的堂屋。《说文》说:“堂,殿也。”秦汉以前叫堂不叫殿,汉代虽叫殿,但不限于帝王受朝理事的处所,后来殿才专用于宫廷和庙宇里的主要建筑。

汉代帝王宫殿和将相之家还有廊庑(wǔ)。

台榭(xiè)观阙(què)都是统治者的建筑。台高而平,便于瞭望。榭是台上的木构建筑,特点是只有楹柱没有墙壁。观是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两观之间有一个豁口,所以叫作阙。汉宫中有白虎观,这种观却是独立的建筑物,至于道教的庙宇叫观,更是后起的意义了。

穷人的房子正好是一个鲜明的对比。他们的住房是筚(bì)门圭窦,甕(wèng)牖绳枢。

2)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

殷代一般住房是在地面上挖一个地穴,穴周加培低墙,然后立柱盖顶,出入口有斜坡或土阶。这种形式的住房,考古工作者认为就是(fù)。

古人筑墙很早就运用版筑技术。所谓版筑是说筑土墙用两块木板相夹,两版中间的宽度等于墙的厚度,版外用木柱衬住,装满泥土,用杵捣紧,筑毕拆除木柱木板,就成了一座墙了。用土坯砌墙,土坯叫作墼(jí)。

瓦,是覆盖在屋顶的陶片。瓦当(dàng)是筒瓦最接近屋檐的一节。当,同“挡”,意思是挡板。瓦当也就是屋上瓦片的头端。瓦当头部形状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一般圆形头部的瓦当也直接被简称为“瓦当”,半圆形头部的瓦当则被简称为“半瓦当”。

斗栱是我国古代高级木结构建筑里的重要构件,同时有装饰的作用。所谓“斗”,是倒置的梯形四棱台状的木制“方块”,上大下小,立在柱子顶端,支撑上部构件。“栱”是架在“斗”上横置的短木梁。斗和栱合称“斗栱”。斗栱出现的时间可以上溯到西周初年。明清以后,斗栱的结构作用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零部件。

栱和梁之间架有“升”。“升”外形和“斗”相似,也是上大下小的倒置的梯形四棱台状“方块”。“斗”和“升”的区别在于:“斗”上的卯口是十字形(即“斗”上方挖“十”字形槽),而“升”上的卯口是一字形(即“升”上方挖“一”字形槽)。

3)风水

中国人明确的讲“风水”的文献可以上溯到托名为郭璞著的《葬经》。《葬经》中描述了“气”的概念,说气“遇风则散”,“界水则止”。所谓风水,也就是对于居住环境的考察,其核心评价标准就是这个环境能否“聚气”。理想风水的原型,就是原始人类栖息地的理想模式。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章节目录

第一章 天文
第二章 历法
第三章 乐律
第四章 地理
第五章 职官
第六章 科举
第七章 姓名
第八章 礼俗
第九章 宗法
第十章 宫室
第十一章 车马
第十二章 饮食
第十三章 衣饰
第十四章 什物

Y Cheung

Y Cheung

Blogger, Programer & Traveler.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