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藝術的故事》(一)

讀《藝術的故事》(一)

1. 史前期和原始民族、古代美洲

作者認為討論藝術的起源離不開對藝術定義的界定,許多我們今天認為的古代藝術,實際上在當時是以實用的標準來加以評價,在過去藝術必須為實用目的服務,時間越早,藝術必須為之服務的目的就越明確。

在原始人看來,建築和制作神像沒有區別,都是用來施行巫術。築巢建屋是為了遮風擋雨,為了躲避操縱風雨的鬼神,制作神像是為了保護人們免遭鬼神的危害。原始人這種把畫作當作富有威力的東西去使用的心理,至今仍流傳在我們的社會,比如紮小人,巫毒娃娃等。

由此我們可以理解法國Lascaux洞窟壁畫、西班牙Altamira洞窟壁畫上栩栩如生的牛、長毛象等動物的象徵意義。事實上,許多藝術作品就是作用於各種古老的儀式中,重要的不是他們美不美,而是能不能發揮作用,能不能實施所需要的巫術。

原始藝術家們是在原始社會生活已規定好的禮儀和習慣內,發揮趣味和技藝,表達個人氣質。我們不應當只關注技藝水平,欣賞“美”,更應理解作品背後的寓意、所表達的觀念。要知道,整個藝術發展史不是技術熟練程度的發展史,而是觀念和要求的變化史。

2. 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克里特

在埃及人的觀念中,國王被認為是神人,在他離開人世後就將升天歸位,於是有了高聳入雲的金字塔幫助其飛昇。埃及人認為靈魂要在冥界繼續生存必須保留遺體,於是有了木乃伊。埃及人還認為若肖像保留下來能更加保障墓主的永生,於是有了雕塑頭像。再加以符咒儀式等幫助靈魂寄生於雕塑中。也因此,在埃及,雕塑家一詞的本義就是“使人生存的人”。

將幾何形式的規整和對自然的犀利觀察相結合,是埃及藝術的特點。無論什麼事物,埃及人都能從它最具有特性的角度去表現。藝術家在華中所體現的不只是他對形式和外貌的知識,還有他對那些東西的意義的知識。埃及人認為只要場面上確有其物就必須表現出來。

如果一個民族的全部創造物都服從於一個法則,我們就把這一法則叫做一種“風格”(style)。

埃及風格是一由一套很嚴格的法則構成:

  • 坐著的雕像必須把雙手放在膝蓋上
  • 男人的皮膚必須塗得比女人顏色深
  • 太陽荷魯斯必須表現為一隻鷹
  • 死神阿努比斯必須表現為一隻豺

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國王Amenophis IV不遵循這一埃及風格,他認為唯一神祗Aton至高無上,將Aton表現為太陽形狀,他的肖像表現真實。他的繼任者,圖坦卡門朝代有一些作品仍是這一新風格,但不久又回歸到嚴格的埃及風格中。

美索不達米亞的藝術不及埃及藝術有名,一部分是因為所在地區沒有採石場,能夠流傳下來的早期藝術作品比較少,另一部分是因為他們與埃及宗教信仰不同,沒有藝術家去裝飾陵墓的牆壁等,但他們也同樣相信圖像的威力,他豎立石碑記錄輝煌戰績,後發展為國王征戰的編年史畫。

埃及第十八王朝時期,東地中海上有一個克里特島,島上的藝術季喜歡表現快速的運動,也許這種優雅的風格也曾影響了國王的喜好吧。克里特的藝術毀於戰爭,只殘見於荷馬史詩中。

3. 希臘 7 B.C. ~ 5 B.C.

希臘早期的藝術作品非常生硬,陶器使用簡單的幾何圖案來裝飾,建築風格也是簡單樸素、佈局清楚。

3.1 以多立安部落(Doric tribe)命名的古代風格:多立克柱式 Doric Order

斯巴達人就屬於多立安部落。這種神廟最初應是由木頭建造,四周有結實的立柱支撐屋頂。 6 B.C. 左右,希臘人開始用石頭仿造這些簡單的建築物,用石頭圓柱替換木頭的,支撐著石頭大梁。大梁稱為額枋(architraves),架在圓柱上的整個結構通稱為檐部(entablature)。額枋上有模仿木頭結構的部分,由三槽板(triglyphs)和間板(metope)組成。雅典衛城帕台農神廟

3.2 阿提卡地區(Attica)的雅典城

埃及人以知識作為藝術基礎,而希臘人則開始使用眼睛。雕塑家們開始追逐自然的形象,而畫家們則發現了短縮法(foreshortening)。希臘藝術家們的目標不再是把所有的東西都用最一目了然的形式畫入圖中,而是著眼於他看物體時的角度。

在這個時代,人們開始懷疑神祗傳說,開始探索事物的本質,科學和哲學開始萌芽,戲劇也脫胎於酒神節的慶祝儀式中。在雅典的民主政體達到最高程度的年代裡,希臘藝術發展到了頂峰。

雕刻家菲帝亞斯(Pheidias)的成名之作已不存世,可以說,古代著名雕像幾乎全遭毀滅,這是是因為在基督教得勢後,砸碎一切異教神像成了信仰基督教的一種義務,我們今天在博物館看到的雕刻品,絕大部分只是羅馬時代的複製品。菲帝亞斯的兩件偉大作品,雅典娜雕像和奧林匹亞的宙斯雕像,已經不存在了,唯余當時安放雕像的神廟。

古老的觀念注中表現人體結構,它激勵了雅典藝術家去探索骨骼和肌肉的解剖學。雅典藝術家使用衣飾去標出人體的主要分界,正是在嚴格地循規蹈矩和寓變化與規矩之中二者所達到的平衡。

4. 希臘和希臘化的世界 4 B.C ~ 1 B.C

大約在520 B.C. ~ 420 B.C. 間藝術拜託為宗教或政治服務,走向自由。各大藝術流派之間互相競爭。

在建築方面,各種風格開始同時並行。帕台農神廟使用多立安式風格,雅典衛城厄瑞克特翁神廟(Erechtheion)則使用了愛奧尼亞式(Ionic)風格。在這個時期爆發了雅典和斯巴達人的戰爭,戰爭毀滅了雅典乃至整個希臘的繁榮和昌盛,藝術上,動態表現和短縮法方面快速發展,優雅輕鬆的風格是這個時期雕刻和繪畫的特徵。

這個時期有著名的藝術家波拉克西特列斯(Praxiteles),其雕塑作品愛神阿弗洛狄忒Aphrodite漫步入浴已失傳,以他為代表的希臘藝術,類型化的形象和具體的形象之間採取了新的巧妙平衡。那些被後世譽為表現了最完美人體型式的最負盛名的古典藝術作品有許多都是這個時期制作的雕像的複製品或變體。

直到4 B.C. 末才出現了現代的肖像概念,那之前制作的頭像並不肖似本人,也不表現個人面部特徵和表情。5 B.C. 前的希臘雕像和繪畫的頭像不表現任何強烈的感情,因為面部的變化會歪曲和破壞頭部的簡單的規則性,所以他們選擇用人體及其動作來表現。在亞歷山大大帝時期,人們發現了既能賦予面目生氣又不破壞其美的兩全之策,而且還會了怎樣捕捉個別人的心靈活動和某個面孔的特殊之處。但所有古代肖像作品的偶有一個共同麻煩之處,即我們實際上無法判斷肖像逼真與否。

亞歷山大帝國的發展使希臘藝術影響大半個世界,我們大都不把這後一時期的藝術叫做希臘藝術(Greek art),而把它叫做希臘化藝術(Hellenistic art)。4 B.C. 初期發明的新型柱式柯林斯風格(The Corinthian order)由於迎合了東方王國的標準更受歡迎。

在希臘化時期,人們不再追求早期希臘雕刻的和諧與精緻,轉而追求強烈的戲劇效果,藝術家們變得單純為技術而技術。

希臘化時期的畫作流傳得不多,從龐貝古城和其他地方殘存的裝飾性壁畫和鑲嵌畫中可以發現有靜物畫、動物畫、風景畫等,這是該時期最大的革新。在以前除了為人類生活或軍事戰役場景服務外不畫風景,而到了這個時期,藝術家試圖為世故的城市居民呈現田園生活的樂趣。但他們仍遵循古代藝術的規則,表現對物體典型輪廓的知識,而非真實表達眼睛所看。

5. 羅馬人,佛教徒,猶太人和基督教徒 1 A.C. ~ 4 A.C.

當羅馬人征服了天下,藝術多少還是保持原狀,羅馬人最突出的成就大概就是土木工程,比如最出名的圓形競技場(Colosseum)。它是一個典型的羅馬建築,採用實用性的建築結構,用三層拱承載內部座席,底層是多立安風格的變形,二層是愛奧尼亞式,三層和頂層是柯林斯式半柱。而在拱的前面,放置的是希臘形式的屏面。這種羅馬結構與希臘柱式相互結合的方式對後來的建築師有巨大的影響。

羅馬人還在義大利、法國、北非和亞洲到處建立凱旋門,它使用柱式做界框並突出了中央的巨大入口,兩側則輔以比較狹窄的入口,這種安排類似音樂中的和弦。

羅馬建築最重要的特點是拱的使用,最奇妙的是萬神廟(Pantheon)。它的內部是一個巨大的園廳,有拱狀屋頂,頂部有一個圓形開口,從開口可以看到天空。此外沒有別的窗戶,但是整個大廳可以從上面接收充足而均勻的光線。

羅馬人的肖像即便承擔了宗教性的嚴肅含義,也比希臘時期更為真實。羅馬人還豎立石柱記錄戰爭,它使用希臘技法刻畫細節、清楚敘事。這種用圖像來敘述英雄事蹟的方法被證明對宗教大有裨益,影響了佛教、猶太教、基督教使用藝術為自己服務。

藝術的主要目標不再是和諧、優美和戲劇性的表現,人們不再追求單純的技術精湛。


作者:  [英] 贡布里希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原作名: The Story of Art
译者: 范景中
出版年: 1999-11-01

Y Cheung

Y Cheung

Blogger, Programer & Traveler.
Shanghai